产改进行时 | 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创新创造创效 激发产业工人建功新时代

发布日期:2023-06-13

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环境评估、环境治理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重点骨干环保企业。


蓝必盛秉承“技术为先”理念,依托独立的技术研究院、设计院、培训学院、综合治理联盟形成“三院一平台”技术壁垒,拥有相关专利技术40余项,其中80%为发明专利。


作为行业领军的“环保专科医院”,蓝必盛坚守“经营生态,护航化工”的初心使命,以过硬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医疗手段、资深的专家团队,帮助化工企业解决废水治理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提供低成本、高效系统的治理服务,为化工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护航。


Part01  引言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蓝必盛聚焦创新创造创效,持续培养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让产业工人“心中有爱、脚下有力、身上有劲、脸上有光”,围绕“劳模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和队伍壮大”五个方面出实招、抓实事、见实效,着力打造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Part02  主要做法

作为江苏省重点骨干环保企业,蓝必盛一直致力于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引导职工对标“三种精神”争先创优。建立了针对技术工人的培训、管理、激励等系列制度。

1、强化劳模引领,突出产业工人新风采

创建以无锡市劳模王帅为领衔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全面展示公司劳模工匠个人的事迹,举办各类宣讲会座谈会,着力建设蓝必盛特色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劳模创新工作室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核心主题,涉及公司的研发、实验等技术岗位,全面围绕化工污染保治理的技术改造、工艺改善、降低成本、安全生产等主题开展工作。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难点、难题,实施成果孵化、标准输出和产业化应用,为公司发展提供领先的技术创新支持,对公司生产经营即创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依托“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打造产业工人活动宣传阵地,凸显员工风采。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劳模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做优叫响劳模品牌、工匠品牌、劳模(职工)创新品牌,在全公司营造技术向上氛围。

2、强化岗位建功,重视职业发展

一是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公司设立了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双通道模式”,包括管理序列(M)和技术序列(P),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横、纵向职业发展通道。从横向上,公司建立了周期性的“双向选择”机制,让产业工人可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从纵向上,公司设立了“职务晋升”和“技术、技能晋升”的两条通道。

二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激励“比学赶超”。

     公司将职工的学习与发展视为“投资”,把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氛围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200多万,推动成立“环保培训学院”,每年持续投入30多万培训经费。2021年,全年共培训2395人次,共90批次,累计培训总时长达242课时。

     经过培训需求调研,公司制定了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方式,包括外训、内训、专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等。通过多样式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职工岗位技能和管理水平,给予优秀职工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汇聚行业内细分领域特色产品及技术,为精细化工废水处理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整合,成立化工环境综合治理联盟,定期进行技术交流。2021年,共组织和参与外部学术交流、研讨20余次,为化工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绿色、智慧、循环三位一体的技术解决方案。

四是实行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

     公司为使职工在短时间内提升技能,更好地达到岗位要求,执行内部导师方案,发挥中高层技能岗位员工的经验优势,让他们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快速帮助广大职工更好更快的提升岗位和专业技能。

五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创新创造。

     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中心,通过关键指标考核,加大科技成果奖励与收入分配联动力度,建立起以“业绩贡献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以标薪+提成为主干的薪酬分配机制。同时,制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研发费用投入核算办法》、《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通过绩效奖励、科研课题奖励、成果转化激励等多个专项奖励措施进一步保障并提升职工的薪酬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3、推行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一是搭建校企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

     公司注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开展了与江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所产学研合作项目。

     该项目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培养周期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从企业用人角度,制定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养,与高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将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训机会及就业岗位。

 二是创建企业技能等级鉴定站,培养高技能人才。

     公司获批“企业技能等级鉴定站”,开展技能等级鉴定作为“新型学徒制”,实现了实训教学、技能考核、职工培训、技能竞赛、产教融合等功能。蓝必盛技能等级鉴定站取得了化学检验工、工业废水处理工两种工种企业自主评价机构资格,标志着蓝必盛实现了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技能等级鉴定一体化、自主化。

     Part03  主要成效

1、标杆影响,赋能产业人才培养

2021年王帅同志荣获无锡市劳模称号,在劳模的引领下,激发了全公司职工的活力。王帅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团队智力优势,构筑科技创新高地。成立1年多,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2篇,解决工程项目12个,协助商务成果签单18项,签单金额近2.5亿元。


2022年10月总工办高映海主导《一种季铵盐类废水资源化处理办法》发明专利荣获“第十三届无锡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并同期获得申报“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资格。


一个劳模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孵化器。在榜样们的辐射带动下,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匠心、有梦想的技术产业工人,在蓝必盛书写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业绩。

2、精耕细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蓝必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环保产业工人队伍的快速建设,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在创新与科研平台的打造上,蓝必盛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建有“江苏省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及“JITRI-蓝必盛联合创新中心”等六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蓝必盛技术为先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名片。

3、鼓励评选,创造丰硕成果

积极开展员工的岗位资格取证和继续教育等学习活动,2021-2022年度经培训考核通过认定共有16人获得不同类型的执业证书,走上产业工人持续学习成长的“快车道”。在职称方面,近三年,有3人荣获高级职称,10人荣获中级职称。这些成绩不仅提升了蓝必盛职工的软实力,也推动了企业技术能力的持续创新。


蓝必盛产业工人队伍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如:“无锡市劳模”、“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无锡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无锡市百名科技之星”、“双十佳车间主任”、“十佳创新技术能手”、“宜兴市百佳科技之星”、“陶都英才”、“丁蜀镇最美劳动者”等,同时无锡市劳模王帅还被聘为“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校外导师。

4、加速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产改以来,蓝必盛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繁荣,积极发挥榜样引领、内部政策激励集聚效应,全方位、多维度支持产业工人科技创新。近年来,蓝必盛产业工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干劲。近三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篇,申请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开展研发项目20余项,制定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5项,打造30多个污染治理的地精工艺包。为300多项化工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和多个化工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在多个化工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Part04  实践思考

产业技术工人是蓝必盛公司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创新强企战略的有生力量。未来蓝必盛将以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和敢于探路的勇气锐气,进一步改革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产改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发挥蓝必盛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更加充分涌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宜兴市中小型企业产改工作贡献蓝必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