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规模较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化学工业体系。全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9%,位居全国36个工业部门之首。近十年来,中国化学工业产值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8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57家,省级化工园区351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66家,全国已形成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超过千亿超大型园区14家,产值在500-1000亿的大型园区33家,产值100-500亿的中型园区224家,产值小于100亿的小型园区405家,可以说未来这676家化工园区将承载着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接近14万亿产业的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看出,中小型化工园区仍在我国占较大比重,大多数园区仍处于项目招商和建设阶段。

随着化工园区发展,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问题也逐步凸现出来。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真正能够按照一体化理念规划建设园区,并且具有一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与有效应对措施的化工园区不到100家,不及全国化工园区总数的1/10。因此,在积极倡导化工企业进区入园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众多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小园区。

化工污水具有组分复杂、毒性大、基质严重失衡的特点,是废水处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长期以来,国内外化工行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普遍存在着适用技术缺乏、工艺系统复杂、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难题。目前现有的生化、物化、膜分离等技术难以满足园区废水达标处理的需求,尤其是在已建成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中,低成本的生物处理技术虽占95%以上,但能够正常运行的不超过5%。

化工园区水污染问题分析

治理层面:化工污染处理难度大,缺乏专业运营管理

化工三废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大、难降解,处理难度极大
废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切合实际需求
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运营团队
     


资金层面,化工废水防治设施投入大,运行费用偏高

管理层面,管理与监管能力不足

园区管委会需要进行多头管理,管理难度大
监控监管能力不足,很难收集汇总有效数据
企业自身管控能力差,环保意识淡薄,偷排,稀释排放等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治理层面

处理技术缺陷 对于园区内各个入驻企业来讲,车间生产产生的废水大部分具有高盐、高COD、高毒性等特点,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范畴,大部分企业缺少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只能网上或依托朋友推荐,寻找外部环保公司设计本企业废水治理方案,对各环保公司水平及实力很难作出技术评判,而国内大部分环保公司缺乏化工废水处理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及技术,只能根据凭空想象,参照企业提供的简单数据资料进行设计。大部分采用常规厌氧+好氧生物工艺来处理化工废水,从工艺设计上就存在缺陷,使得废水处理很难达标。

专业技术人员缺失 污水站的运行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团队及实操经验。化工企业内技术人员主要擅长于自身的合成工艺,缺失专业性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员。因此,对污水运行缺乏技术基础和经验,尤其,生化运行与化学合成两大模块是两个反差较大,概念完全不同的领域。而污水站的生化运行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经验和微生物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导致企业污水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常态化出现各类问题,生化系统经常恶化崩溃,处理出水很难稳定达标。

资金层面

项目投资的重复 园区内企业迫于环保压力,为了把废水处理达到园区接管标准,几乎每个企业都建有一套污水处理运行装置,都重复性采用常规生物处理的基本流程,没有任何创新,造成园区企业环保设备的重复投资,造成企业资金浪费。

过度的运行费用 园区每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失专业技术的支撑,污水站长期处于高能耗的运行状况,增加了企业废水处理的成本。因环保问题经常出现出水超标,不能正常排水,造成生产停产等恶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管理层面

企业自身管理问题园区内企业自身管理不严,环保意识淡薄,不重视生产源头管控,不愿为资源化及环保运行投资,为降低运行费用,不择手段,甚至出现偷排或稀释排放等诸多违法事件。给后续园区污水站运行带来技术风险。

园区本身管理问题 对园区内企业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园区对企业接管标准过度要求,与院内企业长期形成对立关系,而不是上下游的互通关系。园区内收水标准、收费制度、环境风险控制及环境应急体系存在缺陷。

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近20年时间对中国化工环保技术的研发,对全国上百家化工园区的调研和考察,探索出一套适合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全新多元化模式,可以通过采用BOT、ROT、PPP.OM等多元化投资合作模式进行协同治理,由第三方专业环保企业承揽或参与化工园区内企业废水生化处理和园区污水综合处理厂建设及运行,对园区内的废水处理进行平台共享式管理,既能有效确保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又能彻底解决园区内污水处理站稳定达标难及园区内化工企业的自身环保难题。

第三方治理新策略(一)

中间处理污水厂式模式中间处理污水厂式模式(蓝必盛生化预处理系统):不改变园区现有污水厂的收排模式,在企业生产污水和园区接管标准间新建中间处理污水厂,用于接纳园区企业所排高COD污水,通过中间污水站生物处理后达到园区原有处理系统COD小于500mg/L的接管标准,进一步达标处理。
具体接纳标准由蓝必盛根据各自企业的废水水质和中间处理段进水要求,和企业商定纳管标准并监管,省去企业自身生化处理设施,该各企业分散重复处理为集中生物处理,减少企业处理负担,处理后满足园区接管要求,交现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方治理新策略(二)

类直收直排式项目改造或直接新建园区综合污水处理站,通过对现有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提升或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原污水处理厂接纳企业所排污水纳管标准,同样实现解决各企业分类治理压力,集中处理后达标直排。

园区第三方综合治理新策略

多元化收费模式

多元化技术工艺

三方共赢

强化管理、统筹协调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提供咨询、合理引进项目

省心、省钱、省力

优化技术,不断创新

结 语

不断总结探索

化工园区污水一体化代表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的方向,实施园区废水的第三方治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结合新形势、新政策不断优化与完善,将有利的促进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化工行业形象的提升,为化工行业长远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