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长成记 | 蓝必盛:集成创新 精准“开方”治理化工废水

发布日期:2024-05-28

        今年全国两会以及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会”高度聚焦“科技创新”,创新已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关键词。近年来,我市一批民营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走上了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我市打造“3+3+N”现代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宜兴共有25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无锡第二

        宜兴市融媒体中心专题策划,推出“‘小巨人’长成记”系列报道,探究“小巨人”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练就高质量发展的“独门秘笈”。

今天推出
“‘小巨人’长成记”系列报道⑤

蓝必盛:集成创新 精准“开方”治理化工废水


小巨人”档案


全称: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坐标:丁蜀镇
诞生时间:2001年
所在领域:化工环保领域

在手绝活:高浓度精细化工有机废水治理系统解决方案


眼下

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工业园区

由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

合盛硅业年产20万吨有机硅废水处理项目

一、二期正处于零排性能考核验收阶段

三期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四期建设有序推进



        “项目完成后,能够实现有机硅生产污水全部回用,总处理水量达1.8万吨/天,为当地打造世界级硅基产业集群贡献宜兴环保力量。”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群说。


        作为国内大型的化工环保综合治理服务商,蓝必盛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依靠20多年化工废水处理实践经验,每次都能精准“把脉”客户在不同废水处理上的难点痛点问题,并开出“治病良方”。“吐鲁番本就是缺水地区,企业每天产生的大量废水往哪里排?每天蒸发出来的一两百吨废盐又该如何处理?这是客户面临的最大难题。”蒋伟群介绍,蓝必盛坚持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水的“零排放”、盐的“资源化”技术路线,导入企业核心耐盐技术和生化菌种,并成功嫁接RO膜、蒸发器等核心设备,打造了一个大集成系统。“这是蓝必盛首次大规模运用大型装备的集成项目,其中,光是电机设备就有700多台。所以,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蒋伟群说,以前企业更多依赖于供应商等外协单位的设备管理水平,而这往往会让企业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蓝必盛决定苦练“内功”,通过“外引内育”的模式,加强一线技术人员、班组运行人员的日常培训,不断提升设备管理团队“战斗力”,确保项目运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响应和解决。




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发展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杀手锏”。


        一直以来,蓝必盛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拥有江苏省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6个研发机构,并与多个院校、研发机构共同开展前瞻性创新研究。“我们的分析检测实验室每年都会对全国400多家化工企业的废水进行搜集分析,对生物菌种进行培养试验。如今,我们的菌种库在化工环保领域是相当完备的。”蓝必盛化工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高峰表示,生物菌种具有反应温和、安全性高、处理成本低等优势,通过多年积累研发,蓝必盛已拥有专业生物降解菌250种以上,这也为企业通过生物技术治理化工废水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草甘膦废水治理为例,由于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甲醛导致微生物无法直接生化,之前客户用氢氧化钙做催化剂处理,全年综合运行成本约3500万元。蓝必盛通过半年多的试验,创新使用甲醛降解菌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将运行成本降至700万元,每年可为客户节省运行费用2000多万元。



“小巨人”如何实现“大发展”?


        这是蓝必盛在转型发展新征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我们发现全国600多个化工园区废水治理大多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治理成本高、水质不容易达标、园区监管较困难等问题,推动园区废水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因此,蓝必盛迈出了从企业单点治理向园区综合治理的重要一步。”蒋伟群介绍,这对化工园区、园区企业以及蓝必盛来说,无疑是多方共赢的好事。精细化工领域的单个企业,在环保水处理上的财力人力投入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了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园区企业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谋发展,园区也从原来的“多头监管”变为对第三方公司的“单一监管”,可以轻装上阵抓发展。“我们是做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的,会带领一批宜兴本地环保企业,把它们的优势技术和装备应用到化工园区综合治理的‘大方案’中,让更多的宜兴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通过蓝必盛这个平台走向全国各地。”蒋伟群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周波 潘洋

制作:君庆

责任编辑:秦洁 李震

值班编委:贾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