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专业、专研、专精——蓝必盛的业务发展战略

发布日期:2024-08-06

背景

        习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以来,我国化工企业经历了数轮的环保督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环保治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意识到行动上产生了很大转变,开始真正去投入解决环保问题。

        但当下化工环保治理难题频发,加之第三方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环保设施设计不科学、装置选择不合理现象高频出现,有些企业的环保装置从投产起就进入了不断改造优化、不断再投入的状态,最终影响到生产端、效益端!



01化工废水:多变的水


化工废水治理到底难在哪?


精细化工企业往往不会只做一个产品,比如说农药、医药,它会做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产品,这几百个产品合成路线各有差异,涉及多种化合物原料、中间产物等水质复杂、多变、不稳定是它的典型特征。




正因为这种废水特性,导致处理难度增加,非专业公司确实无从下手,而最终对化工企业来讲,没办法实现稳定运行,影响生产、影响经济效益、影响企业信用。


“生产受限于环保治理”可以说是当下化工企业的核心痛点之一,某种意义上来说:环保治理是化工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甚至生命线。



02化工废水市场:超大的空间


化工废水治理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去年10月化工行业年报数据:

  • 2023年,我国石化行业营业收入约为15.95万亿;

  • 精细化工年产值约为5.5万亿;

  • 假设精细化工在环保治理上的投入和运行费用约占5%。

据上推算,精细化工治理市场约为2750亿,加之每年300-500个左右的新增项目。


粗量估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每年约3000亿的巨量市场,且痛点明确!


关键是看治理企业是否真正有本事去分一杯羹!



作为化工企业废水治理的专业公司,蓝必盛在2024年开启了新的五年征程,旨在运用23年化工废水治理经验以及在资源化方面的专长,更好的帮助化工企业解决三大需求:达标达产、稳定运行、降本节耗,帮助化工企业省心、省钱、省力。




而蓝必盛的愿景是:经营生态,护航化工。


03“专业”是立足化工废水之本


化工企业废水的治理是一个巨大且没有天花板的市场,但门槛却很高。


其专业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是技术?是设备?是管理经验?


蓝必盛董事长蒋伟群的答案是:最高级的专业化体现在视角和眼光!


体现在能否站在产业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现在能否用化工的眼光看环保,用环保的眼光看化工!




而蓝必盛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前置化处置、集约化处置和资源化处置。




1.前置化处置

用环保的眼光看化工,用化工的眼光看环保:就是要把化工生产和环保治理的综合成本结合起来看,一是我们的化工企业有些物料回收成本高、价值不大,前端未进行回收,从而导致末端环保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更高,那我们就需要介入生产端进行物料回收;二是生产端有些物料回收工艺复杂,但这些物料可能是末端环保处理中生化所需的营养,也可能通过环保处理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那前端物料就可以不需要回收。


这是个综合视角的问题,总的来说是降低处置的难度和综合成本。所以蓝必盛建议大型化工企业的环保处理要和生产工艺相匹配,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集约化处置

很多中小型化工企业在环保治理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蓝必盛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类企业的治理痛点。


蓝必盛给出的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就是搞集中处理,高盐高浓废水是企业治理的核心,也是环保治理的难点、堵点,把它们集中起来,通过技术整合处理好,这既是在模式上的创新,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国经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有688家,但绿色园区只有30家,现在大约还有8家在认定过程当中,这些园区需要专业的环保技术服务和合理的商业模式去协同解决污水治理问题,实现占地少、投入少、用人少、且符合法规要求。




对园区来讲,从监管众多企业变成监管一家企业,工作量大大减少,降低环保风险,把环保作为招商的核武器,增加园区综合竞争力,这种模式的创新实现共赢的格局。


蓝必盛合作的一家园区,有几十家化工企业,每天产生约1000吨的高浓高盐废水,成分复杂、盐份复杂,有磷酸盐、氯化钠、硫酸钠等。


现在通过蓝必盛的技术整合可以实现分质处理,包括把氨水、磷酸钙等物质分离出来,在根据企业需求,把部分成分回用生产,像磷酸钙经过提纯后,做成肥料;氯化钠、硫酸钠通过蓝必盛自主研发的盐净化成套装置,出盐品质可达到离子膜烧碱用盐标准,既解决化工生产的问题,也同样做到资源化。


所以蓝必盛未来要去哪里?要进园区!要对园区的高浓高盐废水进行集约化处置,要进一步为中小型化工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环保处理方案。




3. 资源化处置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每生产1吨染料会产生1.2-7吨废盐;每生产1吨橡胶助剂可产生0.5-1吨废盐;每生产1吨农药产生0.2-3吨废盐。


我国每年生产高盐废水3亿立方米,副产高盐危废过千万吨,化工废水每年蒸发结晶废盐200万吨


而这些高盐的特点是:无出路,囤积大,成危废,且目前缺乏有效地、具有经济性、系统性的处理方法。而蓝必盛恰恰在盐资源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蓝必盛盐净化成套装置分别由盐精制、除杂、氧化矿化、重结晶、分盐等工艺技术构成,将废盐中的有机物、杂物高效分离,实现低成本资源化过程。


蓝必盛盐净化成套装置分别由盐精制、除杂、氧化矿化、重结晶、分盐等工艺技术构成,将废盐中的有机物、杂物高效分离,实现低成本资源化过程。

该装置(1)投资省:相比高温熔融、高温碳化技术节省40%-70%;(2)成本低:盐净化成本≤300元/吨,革命性降低成本;(3)品质高:TOC<10mg/L,TN<5mg/L,满足离子膜烧碱用盐标准;(4)安全性强:反应温和,安全性高;(5)范围广适用于各类有机物污染的废盐。


蓝必盛深入探索资源化,但从不就资源化谈资源化,而是为客户提供工艺简单、安全有效、满足生产要求且省钱的资源化解决方案。当下,蓝必盛的盐资源化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04实现路径:3驾马车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蓝必盛必须要做好三件事,而且是长期投入的三件大事。




一是技术整合创新


蓝必盛董事长蒋伟群在技术中心开会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蓝必盛和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核心优势到底在哪里?


蓝必盛经历23年构建了五大能力体系,但最核心的优势始终在于技术整合创新能力。




蓝必盛内部一直在强调:不能够陷入到单一技术比拼,沉浸到技术自high状态。


客户要的不是你的技术,不是你的装备,客户要的就是一个好结果。


所以,蓝必盛很清晰自身要与竞争对手比拼的始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蓝必盛第一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技术整合创新能力!(文章链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价值成长


蓝必盛始终在考虑跟其他企业的区分度,如何做出不同,如何向客户展示不同比如说建设20亩的生产基地,很难和竞争对手做区分,但建设5000平方的实验室,实际上区分度就出来了,这做的是科研,展示的是技术创新能力。


蓝必盛逐步把50平米实验室变成500平方的实验室,再扩展到5000平方的实验室,始终围绕着技术创新的这个发力点在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做这些也是为了更好的和客户去同步、同频。



蓝必盛的发展过程贯穿了技术创新这条主线,即发展技术,吸引客户,获取信任,让客户知道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蓝必盛一方面在技术上持续投入,另一方面还要降低客户在体验上对技术的依赖感,帮客户做减法,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经典化!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客户的需要。




在这条路上,当问到蒋伟群董事长,他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他只是淡淡说了六个字:做不同,做长久!


二是建立更全面的管理赋能体系


过往五年,蓝必盛在内部管理变革和团队成长方面大刀阔斧。


未来五年,蓝必盛对于管理问题的定义更多倾向于管理+赋能,对管理的边界已不限于对总部核心团队的管理,更多要拓展到对区域合作伙伴的管理+赋能、对供应链生态的管理+赋能和对园区综合治理体系的管理+赋能。




比如园区治理方面,如何更好地为园区及企业提供“省心、省钱、省力”的服务,如何深入调研园区、挖掘企业的核心需求,如何持续监测水质并做出预判反应,如何确保入园企业按要求去做好环保管理,如何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这些都是对我们每个园区服务小团队的挑战,也是对公司的挑战。


三是布局资本,为项目融资


介入园区综合治理,就等于相当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本依赖,蓝必盛当下的资本路径以项目融资为主,其目的也是为了尽快落地项目、共享收益,蓝必盛欢迎更多的资本,更多感兴趣的企业共同合作,共创、共享。


蒋伟群说:大道至简,只要内心坚定要走这三条路径,就要在这三个点上匹配核心资源和精力,做长期投入,我们也相信,在正确的事情上做长期投入,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